新零售前置倉模式有哪些優(yōu)點?
當前由阿里巴巴主導的新零售,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,深度推進,同時,新零售釋放出的巨大需求,正在催動整個物流配送系統(tǒng)來進行一場遠大的深刻變革,“所見即所得”的新零售,以及與之相配的“分鐘配送”的新物流正在給傳統(tǒng)零售業(yè)帶來前所未有的變化。
新零售前置倉模式的優(yōu)點是什么?
冷鏈物流模式在我國企業(yè)中比較常見,主要是“泡箱+冷袋”模式。使用“泡沫箱+冷袋”將生鮮產品包裝成一個包裹,內部形成適合生鮮產品保存的局部空間,包裹在物流操作中被視為普通包裹,走現(xiàn)有常溫物流配送體系。這一模式成本較低,但生鮮產品的質量保護難以保證,不可能采用這種物流服務模式,對冷鏈環(huán)境要求特別高的生鮮產品。
前倉模式,是指靠近消費者較近的小型倉儲單位,一般設置在消費者集中的社區(qū)附近。它的運作模式是:生鮮商品銷售方利用冷鏈物流(冷藏車)提前將產品配送到前置倉儲存待售,客戶下單后,由前置倉主組織完成包裹生產和“最后一公里”的配送。前置倉模式與直接配送模式相比,無論訂單響應速度還是配送成本,都具有巨大的優(yōu)勢。
但是在現(xiàn)代的零售環(huán)境中,倉庫前置越來越受到重視。簡而言之,就是將倉庫設在更靠近消費者的地方,可以是辦公大樓,可能是一個社區(qū),或者是直接將零售店附加在倉庫的功能上,用戶下單后,可以盡可能地在最短的距離和時間內送貨上門。
倉儲式倉房模式,倉房一體化。
在新零售浪潮中,倉單模式、倉單一體化,已經成為對電商與線下實體店融合的一大探索,也是一大營銷秘訣。
在新零售業(yè)態(tài)下,屈臣氏加快了與菜鳥、天貓的合作,覆蓋了其各個門店和商家。首次在天貓開設了屈臣氏旗艦店,今年一月與菜鳥合作推出基于門店配送的“定時達”服務,根據消費者下單的商品,可在3公里內配送到店內的庫存,而在3公里內定位為3公里內的配送中心,通過配送配送的方式來實現(xiàn)配送。
現(xiàn)在,屈臣氏將在上海、廣州、深圳、杭州、東莞等地的200多家門店變身為“前置倉”,并在這5個城市實現(xiàn)店倉一體化,在這5個城市的消費者在屈臣氏天貓旗艦店購物時,根據消費者的實際需要,給其送貨上門。若商店有可裝運的存貨,系統(tǒng)會在消費者付款前的頁面上顯示「時間到達」。用戶點擊后,可以選擇不同的時間段送貨。訂貨時間最快為2小時,即訂貨時間最快2小時,最短時間可送貨,不像以往那樣從全國倉庫發(fā)貨,需要1小時,送貨到手要3天。
現(xiàn)在,屈臣氏天貓旗艦店已有超過500個SKU商品支持配送。在消費者下訂單的一瞬間,一個信息就會被推到門店,鎖定庫存,通知打包,另一條消息通知快遞員上門攬收。
在線上和線下物流融合方面,這是新零售的一個重大突破。從那時起,消費者購買的屈臣氏商品不僅可以通過專屬電商倉庫發(fā)貨,而且還可以從附近的門店靈活發(fā)貨,線下的商家將成為一個個消費者身邊的“前置倉”,既能滿足消費者極快、精準的配送需求,也能幫助屈臣氏降低倉儲成本,更加智能化的運作供應鏈,基于線上和線下融合推出的即時物流也已經成為屈臣氏的主旋律。
對此,著名零售企業(yè)大潤發(fā)也表現(xiàn)得相當不錯。
自2018年3月起,大潤發(fā)開始借用阿里進行數(shù)字化轉型。六月十一日,大潤發(fā)宣布完成天貓100家大潤發(fā)門店的新零售升級。截至今年底,全國近400家大潤發(fā)門店將全部完成改造。它改造的主要內容之一,就是借鑒盒馬的經驗,運用菜鳥配送系統(tǒng),實現(xiàn)“店倉合一”,為3公里以內的門店用戶,提供商品一小時送達等服務。
據報道,正常情況下大潤發(fā)的單量也在2000單左右,升級后的大潤發(fā)店,高峰期可達到一天5000單的訂單,大潤發(fā)店的坪效也明顯提高,整體效益提高15%。國產大型賣場的坪效是13000元,美國是28000元,而大潤發(fā)的是19000元。據調查數(shù)據顯示,上海閘北店/蘇州店目前客源單價65元,毛利率在12%-22%之間,如果不考慮5元/單的拉新成本,大潤發(fā)已經在虧損中掙扎。費用主要包括配送費用、分揀包裝費用、傭金費用和初始固定資產的攤銷費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