嘿,你知道不?微信電商最近可是有點新動作,把目光瞄準了拼多多呢!就在2025年6月那會兒,好多用戶都發(fā)現(xiàn)微信小店神不知鬼不覺地上線了一個“跟朋友一起買”的功能,咱就簡稱它“一起買”功能哈。這個功能當時是針對九牧王、東方甄選這些品牌搞內(nèi)測呢。
你看啊,這個“一起買”功能,跟拼多多的拼團功能有點像,但又不太一樣。它沒有人數(shù)要求,只看金額。比如說你發(fā)起個拼單,然后邀請好友,大家湊夠指定金額就能成團啦。要是拼團時間到了,金額還沒湊夠,系統(tǒng)就會自動退款,是不是還挺方便的?
這個功能推出的時間點,那叫一個微妙。一方面,當時各個電商平臺正熱火朝天地搞618大促呢;另一方面,騰訊在5月剛宣布微信事業(yè)群成立了電商產(chǎn)品部,算是給電商業(yè)務在微信內(nèi)部正了個名。在這個時候推出類似拼單功能的微信小店,說明微信在社交電商這塊又往前邁了一步。不過呢,它是小范圍內(nèi)測,而且分享方式只限于好友和群聊,這又能看出微信對電商還是挺謹慎的。不像以前推出新功能,一下子就大張旗鼓地宣傳、快速鋪開,這次可是在暗暗發(fā)力。
你可能不知道,騰訊以前就搞過類似“拼單”的項目呢。2020年4月,騰訊借助微信生態(tài)推出了“小鵝拼拼”小程序。你聽聽這名字,是不是跟拼多多有點像?它的頁面風格和購物模式也和拼多多差不多,平臺上大多是中小商家,賣的主要是日用百貨,購物主打的就是“拼單”。騰訊當時對小鵝拼拼的定位,是基于真實社交的好物推薦電商APP。和微信小店類似,小鵝拼拼的拼單也得用戶自己轉(zhuǎn)發(fā),找微信里的好友一起拼。但可惜啊,這么被寄予厚望的小鵝拼拼,只存活了兩年。為啥呢?一方面是供應鏈有問題,雖然走的是拼多多模式,但平臺里品牌貨多,廠貨少,價格也沒拼多多優(yōu)惠。2021年《電商在線》采訪過在小鵝拼拼經(jīng)營的商家,商家說小鵝拼拼對商家審核要求高,可平臺自然流量又不夠,商家花了精力心思去運營,效果卻不好,一天都賣不出10單,開店就像是占個位子。另一方面,它的定位太模糊了。一開始走的全品類電商模式,到了2021年6月,又轉(zhuǎn)向潮玩、盲盒和漢服這些細分賽道,受眾一下子就少了,老用戶也慢慢流失了。
還有一個和小鵝拼拼類似的,是2021年推出的騰訊薈聚。那會兒騰訊薈聚有拉新模式,用戶拉好友點贊能得折扣和優(yōu)惠券。這個平臺被定義為騰訊廣告的社交電商實踐解決方案,吸引了不少品牌商家,商家在上面給出更優(yōu)惠的價格,騰訊薈聚還不收費、不抽傭,就想讓商家以低成本獲取用戶。騰訊對它可重視了,在微信九宮格都給它留了位置,享受微信生態(tài)內(nèi)的頂級扶持政策,簡直就是騰訊的“親兒子”。但結(jié)果呢,短短一年半,騰訊薈聚就改名叫“品牌發(fā)現(xiàn)”了,平臺里也沒了能形成閉環(huán)的電商生態(tài),變成給各個品牌小程序提供流量的服務了,用戶點擊商品或優(yōu)惠券,就直接跳到品牌小程序去交易了。
你再看看這次微信小店的“一起買”,和之前那些可不一樣。它只是基于微信小店的一個功能性嘗試,不用像之前那樣投入大量精力去做小程序或者APP。而且微信小店本身已經(jīng)有一定的品牌、商家供應鏈和資源了,這樣就減少了招商和搭建供應鏈的投入和時間,試錯成本一下子就降下來了。從這也能看出來,騰訊正通過微信的生態(tài)和基建,不斷嘗試電商的更多可能性呢。
咱再說說這個微信小店拼團具體咋操作哈。在其他電商平臺忙著大肆宣傳618活動力度和各種功能的時候,微信小店悄咪咪地做起了“拼單”生意。你要是點進九牧王、良品鋪子、東方甄選或者騰訊視頻這些品牌的微信小店,在店鋪首頁能看到一行小字,寫著“跟朋友一起買,滿XXX元享受XX折”。你一點擊,就跳出選購頁面,然后通過“邀請朋友”選項,就能把拼單鏈接發(fā)給朋友,邀請他們一起下單。關鍵是,這個拼單模式只看金額,不看人數(shù),你和好友只要在規(guī)定時間內(nèi)湊夠一定金額,就能享受優(yōu)惠完成拼單,是不是還挺簡單的?
拼單這模式,拼多多早就驗證過它的成功了,微信小店這次也借鑒了一下。傳統(tǒng)的拼單模式能走紅,就是因為能用低價吸引更多用戶下單,用戶買得多了,商家就愿意給出更低價格,這是個雙贏的事兒。還有那種和拼單相關的“拉新”,像免單和提現(xiàn)模式,就是靠用戶的社交圈,不斷拉新用戶,拼多多的用戶規(guī)模就是這么一次又一次增長起來的。但微信小店的“拼單”,走的路可不一樣。在拼多多里,商品頁面直接就能看到陌生人的拼單邀請,用戶能直接拼單買到低價商品,要是搞“拉新”,就得大量拉新用戶、發(fā)鏈接??晌⑿判〉甑?ldquo;一起買”呢,目前就只有群聊或者好友聊天框這兩個分享路徑,和拼多多的拼單、“砍一刀”比起來,它更側(cè)重于熟人社交網(wǎng)絡,而且也沒有強制性拉人要求。有個微信小店的女裝商家江月說,這個功能其實有點像“送禮物”功能,就像是一個人在告訴微信里的其他人,微信也有大促活動,可以買東西了。她還說自己暫時沒收到這個功能的內(nèi)測消息,估計微信小店拼單只針對品牌商家和部分大商家開放。為啥只針對品牌商家呢?江月覺得,內(nèi)測階段微信電商比較謹慎,品牌商家有知名度,能吸引人發(fā)拼單鏈接。要是不知名的小店,大家可能會有顧慮,不太愿意發(fā)給朋友求拼單。
同樣的道理,咱們也能猜到為啥微信電商只開放好友和群聊分享渠道,沒開放朋友圈渠道。拼單模式其實是間接利用用戶的“人脈”和信任,拼多多以前那些拉新操作,不斷試探用戶忍耐程度,好多人都對消耗人際關系的拼單模式反感了。微信小店這種沒有人數(shù)要求的拼單,能避免過度騷擾熟人,這樣才能有長久可持續(xù)的收益。不過呢,微信這個拼單功能沒出現(xiàn)多久,618大促一結(jié)束,微信小店的“一起買”功能就暫時消失了。這么看來,這可能只是微信電商在618大促期間的一次小嘗試。
從2024年到現(xiàn)在,微信電商動作不斷,這也顯示出騰訊對電商的野心。2024年8月,視頻號小店升級成微信小店,商品能接入公眾號、搜一搜等好多場景;2024年12月,微信推出“送禮物”的藍包功能,后來還把這功能藏在微信對話框里,進一步打通了微信公域和私域流量;2025年5月,微信又成立了“電商產(chǎn)品部”。這些組織架構(gòu)的調(diào)整,說明微信下定決心要從“流量入口”轉(zhuǎn)變成“交易閉環(huán)”。從視頻號小店到微信小店,原本視頻號的交易場景擴展到了微信全域。不管是“送禮物”還是“一起買”拼單功能,瞄準的都是社交這塊。“送禮物”能激發(fā)情感消費,喚醒平臺里那些沉寂的用戶,通過社交往來讓他們消費;“拼單”呢,主要是吸引那些追求性價比的群體,用一個用戶帶動另一個用戶,讓他們在平臺上組隊下單“薅羊毛”。
但微信也清楚,社交電商雖好,可不能過度消耗社交關系。有媒體報道過,微信覺得拼多多早年的拼團小程序雖然成功,但嚴重騷擾了用戶,所以在2018年就禁止了拼多多這種行為。拼多多創(chuàng)始人黃錚也說過,電商可不是簡單的流量×轉(zhuǎn)化率=GMV,現(xiàn)在光靠流量邏輯可不行。在他看來,很多電商平臺把拼團當成增加GMV的工具,可拼多多更看重人的邏輯,通過拼團了解用戶,再通過用戶推薦商品,之后慢慢過渡到機器推薦商品。早期的拼多多,就是靠拼團收集了大量用戶數(shù)據(jù),根據(jù)用戶的搜索、偏好,實現(xiàn)了平臺內(nèi)“千人千面”的大數(shù)據(jù)推薦,從社交電商成功轉(zhuǎn)型成貨架電商,完成了平臺搭建。
你看,微信電商這次在大促期間上線的“一起買”,和拼多多方向不同,但同樣也是瞄準了“人”。這是微信小店對用戶的一次適可而止的試探。通過短期的拼單行為,還有受限制的分享渠道,在小范圍內(nèi)摸索社交電商的邊界,慢慢培養(yǎng)用戶習慣。和以前騰訊快速投入做電商嘗試比起來,這次騰訊對用微信做電商顯然更有耐心了。從微信“送禮物”功能推出開始,騰訊就一直對外釋放信號,降低大家的預期,走的是低調(diào)路線。騰訊官方今年年初還說,微信打算用5年甚至更長時間,打造一個電商生態(tài)連接器,發(fā)揮社交的力量,慢慢打磨,要做出精品。雖說拼多多已經(jīng)證明社交裂變能帶來增長奇跡,但騰訊和微信還是選擇先在“裂變效率”和“社交尊重”之間找平衡點,不搞那種掠奪式開采的做法。畢竟騰訊做電商夢都做了20年了,現(xiàn)在對它來說,實現(xiàn)夢想的速度可能不是最重要的,能不能實現(xiàn)夢想才是關鍵,你說對吧?